栏目导航
  绍兴动态 (4701)
  地方文献 (39879)
  地方图书 (597)
  绍兴方志 (97)
  文史资料 (47)
  地方报刊 (39138)
  经济发展 (14333)
  资源特产 (878)
  旅游城市 (11175)
  商业贸易 (181)
  传统产业 (2099)
  绍兴文化 (26230)
  吴越文化 (2826)
  水桥文化 (682)
  书法文化 (5787)
  戏曲文化 (16799)
  大禹文化 (136)
  社会生活 (9515)
  环保城市 (737)
  科技教育 (994)
  体育卫生 (356)
  风俗人情 (1989)
  五水共治 (5439)
  绍兴名仕 (4092)
  图书 (4037)
  名仕简介 (55)
“触笔”与王羲之书法
作者:王祥北  学位年度:2009-01-01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关键词:触笔 右军笺 笔法 简帛文书 演变 王羲之 
描述:羲之之前的书法史,早在篆书刚刚开始草化之时起,这个过程就已经慢慢萌芽了,随着书法的不断发展,这种笔法日渐成熟。本文主要讨论了两个问题。一,是对触笔形成过程的分析研究,通过对先秦两汉乃至魏晋时期所遗留下来的简牍、残纸文书以及刻石等文献的研究,我们清晰地看到触笔的形成和发展轨迹。同时,探讨了触笔与铭石书的关系问题,探讨触笔的进一步演变。触笔作为一个笔法,不是突然之间就产生了,而是与文字的发展有极大的关系,触笔随着文字的隶变过程产生与发展,并最终在王羲之手上得到完善以及大量运用。在这些历史文献中,有大量触笔的萌芽、雏形、形成和发展的信息,从而初步还原出触笔形成的历史过程。二,本文探讨了王羲之书法与触笔的关系,对王羲之书法中触笔的使用情况进行研究,试图找出王羲之书法前后分期的确切年代及不同时代的...
《兰亭序》开皇本流传考及相关问题
作者:郭丹  学位年度:2008-01-01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关键词:兰亭序 开皇本 辽宁省博物馆 藏品 
描述:开皇本显有不同,是又一独立的系统。因此,本文试对其传藏过程尤其是明清之际的流传加以考略,并对此本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期增添对开皇兰亭的认识。
《兰亭序》版本流变与影响
作者:陈忠康  学位年度:2008-01-01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关键词:兰亭序 版本 刻帖 真迹 拓本 临摹 
描述:清两个时期去梳理《兰亭》版本的呈现状况,着重于各种风格派别与制作方式的版本在历史中的流传与影响问题。第四章首先研究《兰亭》版本的形态变异特征,以及在刻帖方式下的艺术信息的流失问题;其次,探讨了《兰亭》版本中“二派说”的基本认识框架和“鉴真”与“求意”的两种鉴赏方式与态度。第五章研究在以刻帖为范本的学习方式中,人们如何感受刻本,如何调整学习策略,如何进行临摹等问题。通过《兰亭》这一经典名义下的所有图像的分析与比较,我们发现,当刻帖方式成为书法经典传承的重要中介时,必然给书法史带来极为深刻的影响。当经典以拓本面貌出现,成为学习、理解、感受书法的常规渠道时,由经典所构成的书法传统在慢慢地消蚀,这也是为什么以王羲之为中心的帖学传统在后期书法史传承中会严重衰落的原因。
《兰亭序》美学研究
作者:高园园  学位年度:2006-01-01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关键词:王羲之 兰亭序 书法 
描述:瑰丽夺目,在文学史上亦享有盛名。帝王之家将它奉若至宝:唐太宗对其极尽赞叹,康熙为其作传,乾隆更是将其镌于硬石——但笔者认为,其奥秘并非如作者所言“其时乃有神助”,而是在当时的天时、地利、人和之中,进入了最佳的创作状态,亦即天人合一的境界。同时我们还能认定的是,基于汉字的书法并不是术技之学,还应该是人格品性、文化修为之学。一部《兰亭序》之所以被推上历史前台并千年不衰其名,与其创作者的人文修养、道德价值密不可分。论人才能,先文而后墨,书法家的“文”,不仅仅是在笔墨之中倾注,长期积淀而成的自身素养也自然会呈现在字里行间。以《兰亭序》为范本,从书法、文字上来把握中国美学意蕴有着独特而深刻的意义。 本文首先将目光对准《兰亭序》版本考察,对流传于世的两大《兰亭》体系作了基本介绍:一是以褚本、虞本、冯本、黄绢本为宗的帖学体系,二是以定武本为宗的碑学体系。以此为据,从最贴近真迹的冯承素摹本开始,对《兰亭序》进行品评:首先是对《兰亭序》文本进行把玩,在其行文、内容上略作绍介;再将其文所呈现的山水观、自然观一一道来,将文章纳入其时的玄言与山水诗作以及魏晋风度中进行考量。其次是对《兰亭序》图卷进行细致琢磨:一是以笔画、结体为据赏析单字趣味,以重字别构为据赏析姿态纷呈;二是以章法中格式与幅式,以及《兰亭序》章法所表征出来的一气贯注、疏密得当、奇正相辅来抵达作者营造的意境;三是总领该帖所表达的风格,与其他各时代书家的异趣相较;最后谈《兰亭序》文本与图卷统一的契机,乃是“天人合一”。第三章乃是本文的重点。 《兰亭序》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如何究竟如何:本文认为,它于文学史驻名,展示了东晋诗歌从玄言诗向山水诗演变的轨迹;它于书法史千古,尤其是二王体系的行书,笼罩了整个唐代,其后历代书家莫不以它为典范之作或临摹或鉴赏;而对王羲之的绝对推崇和碑帖的泛滥,使得书法创作因“泥古”而至误区。作书要发挥自己性灵,切莫寄人篱下。一味专注术技之学而缺乏个性,只能被视为“书奴”。作者引后世临《兰亭序》之佳作,述此深意。
《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碑》及其早期拓本研究
作者:冯小夏  学位年度:2013-01-01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关键词:《集王圣教序碑》 拓本 碑帖研究 
描述:王羲之书圣教序》北宋拓本的同时,对其中由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三种做详细介绍,并叙述了民国以来该碑刻北宋拓本的影印出版情况。本文涉及碑帖文物的研究方法以及博物馆藏品的核心价值。
以「達生適情」論王羲之生命情調
作者:黃亮禎  学位年度:2006-01-01 学位授予单位:国立成功大学 关键词:蘭亭詩 雜帖 王羲之 達生 琅邪王氏 
描述:家學家風,王羲之治家與交游及以玄心妙賞自然山水,得欣趣之樂,進而有興懷說的美感經驗闡釋。最後透過其仕途、歸隱、傷逝、養生和藝術等方面探討王羲之所展現的生命情調,在其雜帖中,最足見其濃於情會於意,寓天地之情於日常生活的特殊風貌。在仕隱心態上,他當仕則仕、當隱則隱。在生死觀上,他服膺於道教重視今生,視「一死生為虛誕」,並從而形神兼養。在藝術妙賞上,他從以玄對山水中孕育出美感經驗,並將之轉為文藝表現,尤其在書法方面成就,更是登峰造極,尚有凝神靜思、意在筆前之創作理論。故「達生適情」足以闡釋其生命情調,而他也在生命情調中證成了「達生適情」。
宋人关于《兰亭序》的收藏与研究
作者:陈红梅  学位年度:2009-01-01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美术学院 关键词:兰亭序 版本 收藏 研究 定武本 流传 真伪 优劣 
描述:亭续考》所录版本、《南村辍耕录》所录版本、其他文献资料散见版本五个小部分尽可能展现宋代版本全貌,对今天主要存世的十七种《兰亭序》版本进行述要,并对宋代众多的版本进行了初步的分类与分析。第二章主要是讨论宋人对《兰亭序》的收藏,通过对宋代收藏基础、流通方式的讨论,阐明了宋代收藏的成因与方式,并以御府、薛绍彭、苏家、米芾、游似、贾似道六家为例,通过六个小点来展现宋人对《兰亭序》收藏的具体情况。第三章讨论宋人对《兰亭序》的研究,与第二章阐述方式一样,采用姜白石、桑世昌、俞松、王柏、黄庭坚、曹士衮六个范例的形式来展现宋人对《兰亭序》研究的深度与广度。第四章主要归纳了宋人关于《兰亭序》收藏与研究中存在的关于《兰亭序》的流传、《兰亭序》文本、最近原帖的版本、《定武本》作者、鉴定真伪与优劣、品鉴方式与收藏目的,以及《兰亭序...
王羲之、颜真卿行草风格比较研究
作者:吴巍巍  学位年度:2012-01-01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美术学院 关键词:王羲之 颜真卿 行草风格 分析 比较 
描述:。第三章在前两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王羲之、颜真卿行草风格对当代行草书创作的启示
王羲之《十七帖》原创性研究
作者:曹玉洁  学位年度:2013-01-01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关键词:十七帖 原创性 今草 
描述:书语言的抒情性,为后世“大草”和“狂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本文立足于书法艺术本体,试从书法的形式分析和美学规律的角度来阐释《十七帖》原创内涵,进一步揭示出《十七帖》原创性产生基础以及在草书史上的重要意义,以冀在古今书家学者对《十七帖》的感悟鉴赏之外,构建一种对其艺术生命的理性关注。
王羲之与休闲研究
作者:吴越  学位年度:2013-01-01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关键词:王羲之 休闲 思想 转变 
描述:了巨大的问号。王羲之出仕后多次拒绝到朝廷中枢任职,其后干脆辞官以尽山水之游。王羲之崇尚回归自然,轻松闲适的休闲生活,不热衷名利。他的所作所为,在当时出入意料,突破了士族阶层传统的伦理价值观念,成为另类。王羲之无疑是休闲学研究领域中一个值得深入分析研究的重要人物。研究王羲之的休闲思想和休闲活动,对当代休闲理论具有借鉴和启发作用。本文从休闲学的视角对王羲之的休闲思想进行探源,并采用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综合的研究方法,对他的休闲人生展开研究述评。人的行为受其核心思想及其人生理念支配。人之所以践行某个行为,是因为这样做对他自身有所裨益。本文力图通过王羲之休闲研究,找出促使王羲之人生轨迹转变、并在书法艺术上突破创新的原因。王羲之的人生哲学中的道家隐逸思想、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促进了王羲之休闲思想的形成。从王羲之在其休闲思想的指引下自觉的进行休闲活动;到休闲促进他的人生转变和艺术创新,我们可以得出休闲对于一个人的价值和意义。生命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人生中的各种压力和消极因素只会加速生命个体的消亡。休闲成为王羲之应对人生消极事件、缓解压力、自我恢复的资源。休闲思想促进王羲之在书法艺术领域的创新实践。王羲之为维护自身的身心健康和生命质量做出了努力。通过王羲之休闲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休闲在重塑人的健康理环境、改善生命质量、进而激发创新能力,促进入自身可持续发展上的积极作用。而在传统伦理和价值观念视域下,“休闲”被视为是消耗生命时间和社会资源的消极因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休闲,转变了王羲之。
Rss订阅